紫斑牡丹(甘肃牡丹、西北牡丹)

拉丁名:Paeonia rockii     科名:毛茛科     属名:芍药属
分布地区
牡丹原产于中国的四川北部、陕西南(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)部及甘肃
高度范围
高50-150厘米
形态特征
落叶灌木,高50-150厘米;小枝圆柱形,微具条棱,基部具鳞片状鞘。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,长约30厘米;顶生小叶宽卵形,长8-9厘米,宽5-6厘米,通常不裂,稀3裂至中部,裂片不再浅裂,下面灰绿色,疏被长柔毛,小叶柄长2.5—3.5厘米;侧生小叶长卵形或卵形,长5-8厘米,宽2-3.7厘米,不裂或2-4浅裂。花大,单生枝端,直径8-10厘米,花梗4-6厘米;苞片5,长椭圆形;萼片(4一)5,淡黄绿色,近圆形,长约3厘米,宽3—3.8厘米;花瓣10—12,白色,宽倒卵形,长6-10厘米,宽4—8.2厘米,内面基部具有深紫色斑块;雄蕊多数,黄色,长1.8—2.5厘米;花盘杯状,革质,包围心皮;心皮5—7,密被黄色短硬毛。瞢荚长2-4厘米,直径约1.5厘米,密被黄色短柔毛,顶端具喙;种子倒圆锥形,长约8毫米,黑色,有光泽。
生长习性
分布于山坡次生夏绿阔叶林下或灌丛中以及岩石缝中。分布区的气候夏季温暖而干燥,冬春干冷,最低温在0℃以下,年平均温13℃左右;年降水量650--950毫米,多集中在7--9月。土壤为山地灰化土及山地棕壤和黄壤。多生长在以光叶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var. Glabrata Rehd.、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.、盘腺樱桃Prunus discadenia Schneid.、冰川茶藨子Ribes glaciale Wall.、华西忍冬Lonicera tasienensis Franch.、石枣子Euonymus sanguineus Loes.、泡花树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.等为主的灌丛中。紫斑牡丹为耐阴植物,喜生于阴坡稀疏灌丛中,或生于峭壁下林内光照较弱、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。它结籽少,种子自然萌发和成活率低,幼苗期长。一般4--5月开花,8--9月果实成熟。
繁杂培育
用播种、分株繁殖。该属植物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。因此,应在8月上旬至9月果皮变黄褐、种子成熟后即采种。用清水选种后,将好种子放在湿沙内贮藏7天左右,即可播种,能生出幼苗,经过冬季,低温下发芽出土。干燥种子延至春季播种,常推迟一年发芽。亦可在每年9--10月将肉质干刨出,从根颈部劈开(一般每兜分3--5株,上面必须带芽),在伤口处洒上石灰、以防腐烂,栽培后培土越冬。
景观用途
补充资料
 
相关植物
植物名称 别名
紫斑牡丹 甘肃牡丹、西北牡丹 毛茛科 芍药属
牡丹 木芍药、富贵花 毛茛科 芍药属
芍药 将离,婪尾花、没骨花 毛茛科 芍药属
猜你喜欢